办学历史光荣厚重。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,是我党、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。经过发展,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,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。
学科建设特色鲜明。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作为一流学科建设,涵盖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优势特色学科。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‰,国家一流专业22个。
师资队伍实力雄厚。现有教职工2600多人,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超58%,博士、硕士学位的比例超96%,现有包括中国两院院士、全国优秀教师等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超120人次。
办学条件持续改善。现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(教学中心等)29个;学生宿舍、教室装有空调,体育设施门类众多。图书馆纸质文献藏书量250余万册,其中信息、通信、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、富有特色。
人才培养成果丰硕。“挑战杯”特等奖、优胜杯,“互联网+”、“创青春”金奖,电子设计大赛最高奖,美国数学建模最高奖,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大满贯,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等。近年来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694项。
就业升学前程似锦。2020年中国薪酬网发布,南邮毕业生薪酬位列全国高校第69名、省内第3名。学生成为华为中兴、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等企业抢手人才。50%以上学生到电子信息领域就业,升学率超34%。
校园文化丰富多彩。每年开设500多场文化、学术类讲座;举办文化艺术节、社团巡礼节、电影节、国际文化节、十佳歌手大赛、话剧比赛、足球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;招收篮球、足球高水平运动队。
奖助体系健全有力。获得奖、助、贷的学生比例超65%,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,不让一个贫困学生掉队。设立勤工助学岗位,既锻炼能力,又帮助缓解经济压力。
杰出校友遍布全球。70多年来,学校为国家输送了优秀人才24万余名,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、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,如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等,享有“华夏IT英才的摇篮”之誉。
国际交流日趋活跃。参与承办国际电信联盟和亚太电信组织的会议与培训,参与制定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。现有留学生600余人,学生海外交流项目70余项,近千名境外专家来校参会、讲学。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。